对绝大多数亚太地区的人民来说,英联邦运动会每四年在我们的雷达上悄无声息地滑过去。毕竟,这个迷你奥运会只为53个曾经或者现在依然属于大英帝国的地区和国家留了参赛席位,这意味着中国不参与,日本、菲律宾、柬埔寨、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也都不参与。
对那些英联邦运动会的参赛国成员 — 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 因为有参与度,这项运动会可不是完全不相干。马来西亚人喜欢看他们强大的羽毛球队争夺金牌,而澳大利亚人则享受实力出众的游泳队不断打破纪录。
但是每次英联邦运动会来临时,关于它的两极化的意见和辩论不出意外就会浮出水面。像往常一样,2014年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又一次激起这项运动会到底有没有必要继续的争论。
批评者将这项运动会称为“米老鼠”运动会,声称无论如何它都无法代表地球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因为像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几个欧洲的体育强国都不参与。
当然,这个论点有一定可取之处。中国和俄罗斯通常在奥运会打分项目上十分强势,比如跳水和体操。而泳池中如果缺少美国运动员,也会黯然失色。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英联邦运动会没有存在必要了?我们认为绝对不是 — 仅仅因为它不如奥运会这般有声望,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存在价值。事实上,对那些小的英联邦地区和国家而言,英联邦运动会就是他们的运动会,是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巅峰。
那些认为英联邦运动会“不算真格的”论调实在是很奇怪。按照这种说法,那么是不是欧洲杯也没有继续比下去的意义了?这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 — 它和世界杯错开,每四年举办一次,只有欧洲国家参与,而少了像阿根廷、巴西和其他南美足球强国的参与,也没有新晋强队美国以及亚洲、非洲国家的身影。
但两年之后的2016法国世界杯开始时,可不会产生关于它的价值的争论。同样的,对于希腊在2004年奇迹般的成就,也没有任何批评。那次希腊在淘汰赛先后击败法国、捷克和葡萄牙,震惊世人夺冠。
同样,在格拉斯哥也有一些出色的表现能让运动员们回忆一生。波斯瓦纳的Nijel Amos就是其一。两年前伦敦奥运会上,他拿到了男子800米的银牌,落后于肯尼亚的竞争对手David Rudisha。但在格拉斯哥,局面发生逆转,他击败Rudisha拿到金牌,脸上的笑容真是让人沉醉。这个时刻,足以让他永远珍藏在记忆中。
澳大利亚的Sally Pearson怎么样?这位100米跨栏运动员已经拿到过英联邦运动会金牌了,更不要提伦敦奥运会金牌 — 那绝对是她的最高成就。但在格拉斯哥的运动会之前她受到伤病困扰,另外,田径队总教练Eric Hollingsworth又充满争议地质疑她的训练投入 — 这个指责让他被解雇。结果,Pearson跑出了职业生涯最精彩的一次,再次拿到金牌,而她的庆祝竟然比奥运会夺冠还要疯狂。
对世界上真正的顶尖运动员,比如牙买加的博尔特和马来西亚羽毛球世界冠军李宗伟,我们可以理解英联邦运动会的地位无法和奥运会,甚至各种世界大奖赛同日而语。
但这项运动会也是大牌云集,绝对不是什么“米老鼠”运动会,比如博尔特 — 他在几天前刚刚拿到了男子4×100米接力冠军,Pearson和自行车世界冠军Geraint Thomas都参与竞争之中。
更重要的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项目的运动员都年复一年地训练,希望能在世界舞台上一较高低。不管英联邦运动会是不是仅仅作为更大成功前的跳板,抑或是职业生涯的特殊成就,想要剥夺这些可能,或者剥夺喜欢看这项运动会的体育迷们的权力,看上去都是适得其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