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嘉年華 體育

讓狂歡進行下去吧

撰文: Ben Blaschke

對絕大多數亞太地區的人民來說,英聯邦運動會每四年在我們的雷達上悄無聲息地滑過去。畢竟,這個迷你奧運會只為53個曾經或者現在依然屬於大英帝國的地區和國家留了參賽席位,這意味著中國不參與,日本、菲律賓、柬埔寨、韓國、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也都不參與。

對那些英聯邦運動會的參賽國成員 — 比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和新西蘭 — 因為有參與度,這項運動會可不是完全不相幹。馬來西亞人喜歡看他們強大的羽毛球隊爭奪金牌,而澳洲人則享受實力出眾的遊泳隊不斷打破紀錄。

但是每次英聯邦運動會來臨時,關於它的兩極化的意見和辯論不出意外就會浮出水面。像往常一樣,2014年格拉斯哥英聯邦運動會又一次激起這項運動會到底有沒有必要繼續的爭論。

批評者將這項運動會稱為“米老鼠”運動會,聲稱無論如何它都無法代表地球上最優秀的運動員,因為像中國、美國、俄羅斯和幾個歐洲的體育強國都不參與。

當然,這個論點有一定可取之處。中國和俄羅斯通常在奧運會打分項目上十分強勢,比如跳水和體操。而泳池中如果缺少美國運動員,也會黯然失色。

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英聯邦運動會沒有存在必要了?我們認為絕對不是 — 僅僅因為它不如奧運會這般有聲望,並不意味著就沒有存在價值。事實上,對那些小的英聯邦地區和國家而言,英聯邦運動會就是他們的運動會,是運動員職業生涯的巔峰。

那些認為英聯邦運動會“不算真格的”論調實在是很奇怪。按照這種說法,那麽是不是歐洲杯也沒有繼續比下去的意義了?這兩者之間有相似之處 — 它和世界杯錯開,每四年舉辦一次,只有歐洲國家參與,而少了像阿根廷、巴西和其他南美足球強國的參與,也沒有新晉強隊美國以及亞洲、非洲國家的身影。

但兩年之後的2016法國世界杯開始時,可不會產生關於它的價值的爭論。同樣的,對於希臘在2004年奇跡般的成就,也沒有任何批評。那次希臘在淘汰賽先後擊敗法國、捷克和葡萄牙,震驚世人奪冠。

同樣,在格拉斯哥也有一些出色的表現能讓運動員們回憶一生。波斯瓦納的Nijel Amos就是其一。兩年前倫敦奧運會上,他拿到了男子800米的銀牌,落後於肯尼亞的競爭對手David Rudisha。但在格拉斯哥,局面發生逆轉,他擊敗Rudisha拿到金牌,臉上的笑容真是讓人沈醉。這個時刻,足以讓他永遠珍藏在記憶中。

澳洲的Sally Pearson怎麽樣?這位100米跨欄運動員已經拿到過英聯邦運動會金牌了,更不要提倫敦奧運會金牌 — 那絕對是她的最高成就。但在格拉斯哥的運動會之前她受到傷病困擾,另外,田徑隊總教練Eric Hollingsworth又充滿爭議地質疑她的訓練投入 — 這個指責讓他被解雇。結果,Pearson跑出了職業生涯最精彩的一次,再次拿到金牌,而她的慶祝竟然比奧運會奪冠還要瘋狂。

對世界上真正的頂尖運動員,比如牙買加的博爾特和馬來西亞羽毛球世界冠軍李宗偉,我們可以理解英聯邦運動會的地位無法和奧運會,甚至各種世界大獎賽同日而語。

但這項運動會也是大牌雲集,絕對不是什麽“米老鼠”運動會,比如博爾特 — 他在幾天前剛剛拿到了男子4×100米接力冠軍,Pearson和自行車世界冠軍Geraint Thomas都參與競爭之中。

更重要的是,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項目的運動員都年復一年地訓練,希望能在世界舞臺上一較高低。不管英聯邦運動會是不是僅僅作為更大成功前的跳板,抑或是職業生涯的特殊成就,想要剝奪這些可能,或者剝奪喜歡看這項運動會的體育迷們的權力,看上去都是適得其反的。